back to notes

地方债务危机到底有多严重?会如何解决?

中国以前应对危机都是非常迅速的,像地震,水灾之类的事故,救援队伍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到场,要人有人,要钱有钱。

但是今年的寿光大水,潮汕大水,本来也不算多大的灾难,消息却一直被压住,迟迟不见救援。

正所谓见微知著,细小的改变,其实是大环境的变化所致。

今年,很多机关单位发不出工资,银行全面降薪等。

全部指向地方政府缺钱了。


1.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缺钱?

分税制导致增值税,关税等优质税种归入中央,基础建设,各种事权下方地方。总结起来就一句话:财权上缴,事权下放

地方政府事儿多,收入少,就必须负债经营。所以各地都成立了城投公司,专门融资用的,因为地方政府不是企业,不能直接融资。

前些年由于有土地财政,没有什么事情是卖几块地不能解决的,所以尽管债务高筑,也没听说很缺钱。

现在房子开始卖不动了,土地大量流拍。今年以来,流拍的土地大概有1000宗,去年同期也就是两三百宗而已。

不只是流拍,地价还大幅下降了。

土地财政没有了,以前借的钱就还不上,新债也被限制了,借不到钱。银行看到你负债这么多,也不敢再借钱给你,所以就有了地方债务危机。


2. 地方债务到底有多少?

目前,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大概25万亿,这是看得见的债务,利息也比较低,平均按照4%计算,每年大概需要支出利息1万亿。

还有很多隐形债务,像信托贷款,私募基金贷款等,按照城投类信托规模估算,这个数字跟债券比只大不小。就按照25万亿计算,平均利率在8%以上,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超过2万亿。

两者加起来就是50万亿,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超过3万亿。出于严谨考虑,这个数字只是保守估计,实际只多不少。


3. 天量债务的后果。

50万亿地方债务,在经济上升的时候,地方政府有土地出让金和其他收入,每年可以只还3万亿利息,本金不断滚动发债,是可以维持下去的。但是当雪球越滚越大,收入小于支出以后,连利息都还不上了,这个雪球就会雪崩。

债务都还不上了,其他事情当然做不了。

所以就有了救灾不力,单位发不出工资,加强征收社保,赶在计划生育废除前抓超生罚款等幺蛾子出现。

一切都是没钱惹的祸。

当工资都发不出,饭碗不保,谁还有心思做事!


4. 天量的债务,怎么办?

还是还不上的,实际上也就没想过要还。

这其实跟P2P是一个道理,钱进来了,压根就没想还给你,所以他们敢不惜一切成本忽悠大家来投钱。

但是不还的话会崩溃,所以只能不断的延期,拖下去。还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,叫债务置换。

债务置换,其本质是债务货币化。

债务货币化,又是一个高大上的词,实际上就是央行印钱,借给地方政府去还债,开启hole people buy模式。

印钱太多,副作用就是通货膨胀,物价上涨。

这是很多债务过高的国家最后的杀手锏。

如果这一杀手锏也失效,就那什么了。

具体怎么解决,目前采取了以下办法:

第一步 继续让地方政府发债,把高利息的债券换成低利息的债券。

例如原来10%成本借的钱,现在只要3%借给你,你再把原来10%的债还掉,这样就可以省下7%的利息了。

本金慢慢拖着,慢慢还。其实最终还是不会还的,只会借更多。

第二步 变卖国有资产还债。

但这是不可能的。

那么,就关停中小企业,提高价格,让国企赚钱。

第三步 开源截流。

开源,就是创收。增加社保收入,以及迫不及待要推出的房产税等。

截流,就是减少地方政府开支。凡是要用钱的地方,免谈。救灾你们民间自救,教育你们自己负担,养老靠自己等。



last updated september 2018